发布日期:2023-11-02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本页
吕梁山护工、扬州三把刀、四川自贡“彩灯工匠”……劳务品牌已经成为不少地区就业市场上的特色招牌,其中一些品牌传承数百年,近年来日益成为助推发展、改善民生的综合载体。记者近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,经过多年实践,全国劳务品牌数量已近2000个。
劳务品牌背后,有着大量鲜活的故事。比如,河南平舆防水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5万人,仅向北京就输出1.2万人,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左右,比建筑业农民工年均收入高出约1万元;甘肃兰州拉面师创办拉面店10万家,满足了街头巷尾消费者的需求,也托起一个个家庭的生计;贵州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,吸引返乡人员创办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98家,创造岗位10万个,综合产值约百亿元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制造基地。
从供给端看,建设劳务品牌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。业内人士认为,劳务本身就是就业的代名词,劳务品牌意味着就业容量大,从业人员多,就业更加稳定,收入水平更高,权益更有保障。加强劳务品牌建设,不仅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、拓展就业空间,还能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,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。
从需求端来看,建设劳务品牌也是满足民生需求的现实需要。家里要请阿姨看护孩子;新家装修需要装修队;时令到了想吃点地道的美食,市场上选择五花八门,挑哪家?劳务品牌往往更让消费者放心。建设劳务品牌,培养有技能、有诚信的劳动者,提供让群众满意的家政、育儿、养老等各类生活服务,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据介绍,当前劳务品牌在分布区域、行业、技能等方面呈现以下显著特点:
区域分布广泛,各省份均有其特色劳务品牌,但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省份。
行业相对集中,主要在餐饮、家政、手工、建筑、制造、种植养殖等行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也有分布。
技能水平较高。从业人员多数经过职业培训,技能水平普遍高于同行,能够提供较为专业的劳务服务或制作特色产品,还有的品牌制定了行业标准、服务规程。目前,劳务品牌主要由政府部门创建运营,部分由企业、职业院校、培训机构、行业协会等创建运营。
劳务品牌如何做大做强?全国各地均已出台支持政策。吉林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,打造“吉林大米农技工”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;河北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等省份及河南鹿邑、贵州正安、云南剑川设立专项资金,对评选认定的劳务品牌给予奖补;陕西认定“西岐名吃”为地理标志品牌;湖北潜江市建立行业组织,制定“潜江龙虾工”行业标准。不少地方认识到,“劳务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、长期工程,需要政府社会同向发力,部门行业相互助力”。
据了解,下一步有关部门和地方将广泛培育劳务品牌,着眼劳务品牌行业特征、区域特色、经营服务模式等,分类打造就业带动类、技能提升类、创业创新类、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。培育一批劳务品牌龙头企业,组建一批劳务品牌企业联盟,推动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做优。(李婕)